广东钢结构公司分析钢结构是现代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,其发展趋势向 “轻量化、高性能化、智能化” 推进,未来在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中将发挥更重要作用。

但钢材锈蚀是钢结构建筑长期使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,其影响贯穿结构安全、使用寿命、经济性及功能稳定性等多个维度,具体如下:
一、削弱结构承载能力,威胁安全
钢材锈蚀的本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、水分发生电化学反应,生成疏松多孔的氧化铁(铁锈),其体积是原钢材的 2-4 倍,且强度极低(仅为钢材的 1/100 以下)。这种变化直接导致:
截面损失:锈蚀会使钢材厚度均匀减薄或局部坑蚀(如螺栓孔周围、焊缝处),降低构件的有效截面积。例如,一根原直径 100mm 的钢柱,若锈蚀后直径减少 10mm,其承载力将下降约 19%(按强度计算公式,承载力与截面积成正比)。
力学性能退化:锈蚀不仅减少截面,还会使钢材内部产生微裂纹,降低其抗拉强度、屈服强度和韧性。研究表明,当锈蚀率达到 10% 时,钢材的屈服强度可下降 20%-30%,脆性断裂风险显著增加。
节点失效:螺栓连接或焊接节点是锈蚀高发区(缝隙积水易引发局部腐蚀)。螺栓锈蚀会导致预紧力损失,连接松动;焊缝锈蚀可能破坏焊缝整体性,使节点从 “刚性连接” 变为 “柔性连接”,改变结构受力模式,引发连锁坍塌。
二、缩短建筑使用寿命,增加维护成本
钢结构的设计寿命通常为 50-100 年,但锈蚀会大幅缩短这一周期:
自然环境加速老化:在潮湿(如南方雨季)、滨海(高盐雾)、工业环境(含二氧化硫、氯离子)中,锈蚀速度可提升 3-10 倍。例如,滨海地区未做防腐处理的钢结构,可能 5-10 年就需大修,而正常环境下可维持 20-30 年。
维护成本剧增:轻度锈蚀需除锈补漆(每平方米成本约 50-100 元);中度锈蚀可能需要局部更换构件(如锈蚀严重的檩条、支撑);重度锈蚀则需整体加固或拆除重建,成本可达初始造价的 30%-50%。
停机损失:工业厂房(如钢厂、化工厂)因钢结构维修需停产,可能造成每日数十万元的产值损失。
三、影响结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
锈蚀对结构整体稳定性的破坏具有隐蔽性和累积性:
刚度下降:构件截面削弱后,结构的整体刚度(抵抗变形的能力)降低,可能导致楼盖挠度超标(如超过 L/250,影响使用)、吊车梁振动加剧(影响生产精度)。
抗震性能恶化:钢材韧性因锈蚀下降后,结构在地震荷载下难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能量,易发生脆性断裂。例如,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中,部分锈蚀严重的钢结构厂房柱脚率先断裂,导致整体坍塌。
偏心受力加剧:局部锈蚀(如钢柱一侧锈蚀更严重)会使构件重心偏移,产生附加弯矩,引发 “二次受力”,加速结构失稳。
四、破坏外观与功能完整性
外观劣化:锈蚀产生的红棕色铁锈会污染墙面、地面,影响建筑美观,尤其对公共建筑(如体育馆、展览馆)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。
功能失效: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结构(如洁净厂房、食品车间),锈蚀掉落的铁锈可能污染产品;桥梁钢结构锈蚀产生的锈渣坠落,还可能危及桥下行人或车辆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