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钢结构公司分析钢结构工程的防腐系统核心是通过 “表面预处理 + 涂层 / 镀层保护” 阻断钢材与空气、水分的接触,常见处理方式主要分为涂层防护、金属镀层防护和其他辅助防护三大类,不同方式的适用场景与防护效果差异明显。

一、核心防腐处理方式(按应用频率排序)
1. 涂层防护(最主流,成本适中、施工灵活)
通过在钢材表面涂刷或喷涂防腐涂料,形成连续的保护膜,隔绝腐蚀介质。这是目前钢结构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防腐方式,可根据环境腐蚀强度选择不同涂料组合。
施工流程:钢材表面除锈(关键前置步骤)→ 涂刷底漆 → 涂刷中漆(可选,增强厚度与附着力)→ 涂刷面漆。
常见涂料类型与适用场景:
底漆:直接附着于钢材表面,起防锈、增强面漆附着力的作用,常用类型包括:
环氧富锌底漆:含锌量高(通常≥80%),阴极保护效果强,适用于海洋、化工等强腐蚀环境。
醇酸防锈底漆:成本低、施工简单,但耐腐蚀性较弱,适用于干燥、无强腐蚀的室内环境(如普通厂房)。
面漆:主要起装饰和抗老化作用,同时辅助增强防腐性,常用类型包括:
聚氨酯面漆:光泽度高、耐候性强、耐化学腐蚀,适用于户外建筑(如体育馆、桥梁)。
氯化橡胶面漆:耐水、耐盐雾性能好,适合海洋或潮湿环境(如码头钢结构、沿海厂房)。
2. 金属镀层防护(防护寿命长,成本较高)
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钢材表面覆盖一层耐腐蚀金属,利用金属的电化学特性(如锌的牺牲阳极保护)实现长效防腐,适用于腐蚀环境恶劣或维护难度大的场景。
常见类型:
热镀锌(热浸镀锌):将钢材浸入熔融的锌液中(约 450℃),表面形成厚度均匀的锌层(通常 60-120μm),防护寿命可达 15-30 年(户外环境)。
优势:锌层与钢材结合紧密,耐冲击、耐磨损,无需后期频繁维护。
适用场景:户外大型钢结构(如通信塔、桥梁支座)、海洋环境构件(如码头钢桩)。
冷镀锌(电镀锌):通过电解作用在钢材表面沉积锌层,锌层较薄(通常 5-30μm),防护寿命较短(3-5 年)。
优势:工艺简单、成本低于热镀锌,表面平整美观。
适用场景:室内小型构件(如螺栓、连接件)、对外观要求高但腐蚀轻的环境。
3. 其他辅助防护方式(特殊场景补充)
防腐腻子 + 封闭漆:针对钢材表面的凹陷、焊缝缝隙,先填充防腐腻子(如环氧腻子)找平,再涂刷封闭漆,防止腐蚀介质从缝隙渗入,常用于构件拼接节点。
阴极保护:通过外加电流或牺牲阳极(如镁合金、铝合金),使钢材成为阴极,避免阳极腐蚀,主要用于埋地钢结构(如地下钢桩)或海洋钢结构(如海上平台),需与涂层防护配合使用,进一步延长寿命。
二、防腐处理的关键前置步骤:钢材表面除锈
无论采用哪种防腐方式,钢材表面除锈都是决定防腐效果的核心前提,若除锈不彻底,涂层或镀层易脱落,防腐失效。
除锈等级要求:按国家标准《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》(GB/T 8923)划分,主流要求为:
Sa2.5 级(喷射或抛射除锈):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、污垢,氧化皮、铁锈等附着物残留量≤5%,适用于环氧富锌底漆、热镀锌前的预处理。
St3 级(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):钢材表面无可见油脂、污垢,氧化皮、铁锈等基本清除,适用于室内轻腐蚀环境、非关键构件。
常见除锈方法:喷射除锈(用石英砂、钢丸冲击表面,效率高、效果好)、手工除锈(砂纸打磨、钢丝刷清理,仅适用于小面积或局部修补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