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钢结构公司分析钢结构施工的现场筹备是衔接设计、工厂加工与现场安装的关键环节,直接影响施工效率、质量和安全,核心需围绕「场地合规、精度基准、设备适配、安全保障、协同衔接」五大核心,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,按筹备模块分类拆解:

一、场地筹备:合规、承载、分区,避免后期冲突
场地是施工的基础,需提前规划到位,避免因场地问题导致停工或安全隐患:
场地平整与硬化(核心是 “承载能力”)
承载力要求:吊装区、构件堆放区、吊车行走路线需硬化处理,承载力≥15t/m²(根据较大吊车自重 + 构件重量核算,如履带吊作业区需≥20t/m²),避免吊车支腿下陷;
硬化方式:采用 C30 以上混凝土硬化,厚度 10~15cm(重型设备区≥15cm),或铺设碎石 + 钢板(临时场地),硬化后需养护至设计强度的 75% 以上方可使用;
排水处理:场地需设置排水坡度(≥3‰)和排水沟,避免雨水淤积(钢结构构件怕潮,积水易导致锈蚀),同时清理场地内障碍物(如地下管线、孤石)。
分区规划(避免交叉作业混乱)
构件堆放区:
分区堆放:按构件类型(钢柱、钢梁、支撑、檩条)、安装顺序编号分区,预留运输通道(宽度≥4m)和吊装作业空间(吊车与构件堆间距≥2m);
防潮防锈:构件底部用 100×100mm 垫木架空(离地≥10cm),避免直接接触地面受潮,户外堆放需覆盖防雨布(尤其是已涂装构件);
防变形:细长构件(如跨度≥12m 的钢梁)需设置临时支撑,避免堆放时弯曲变形,构件堆放高度≤3 层(重型构件≤2 层)。
加工区:设置焊接操作台、除锈补涂区、螺栓存放区,加工区需远离易燃物(如保温材料),配备灭火器(每 50m²≥2 具),并设置通风设施(焊接烟气排放达标)。
临时设施区:办公区、生活区与施工区隔离(距离≥30m),临时用电、用水管线沿场地边缘铺设,避免穿越吊装区和作业区。
场地合规性(避免违规停工)
办理相关手续:提前办理施工许可证、占道许可(若占用市政道路)、夜间施工许可(如需夜间吊装);
周边防护:临近道路、居民区的场地,设置围挡(高度≥2.5m)和警示标识,吊装区设置警戒带和专人值守,避免无关人员进入。
二、测量放线:建立精准基准,避免安装偏差
测量放线是钢结构安装的 “眼睛”,基准误差会导致后续构件安装错位,需重点把控:
控制网建立(核心是 “精度复核”)
依据设计图纸和规划红线,用全站仪建立施工控制网(至少 3 个控制点,形成闭合回路),控制点需设置在不受施工干扰、不易沉降的位置(如浇筑混凝土观测墩);
复核要求:控制网测角误差≤±5″,边长误差≤±2mm/100m,复核后报监理单位验收,验收合格方可使用。
基础与预埋件定位(精度直接影响安装质量)
地脚螺栓定位:用钢筋支架固定地脚螺栓,采用 “双控法”(轴线 + 标高)控制,螺栓中心距误差≤±2mm,标高误差≤±5mm,外露长度符合设计要求(预留螺母拧紧空间);
基础标高复核:浇筑混凝土前,复核基础顶面标高,预留二次灌浆层厚度(一般 50~100mm),基础表面需平整(平整度误差≤5mm/m);
定位固定:地脚螺栓固定支架需与基础钢筋牢固连接,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监护,避免螺栓移位(可采用 “二次浇筑法”:先浇筑基础至螺栓底部,定位后再浇筑上部混凝土)。
测量设备校准
全站仪、水准仪、经纬仪需经法定检测机构校准合格(有效期内),施工前再进行现场复核(如水准仪 i 角校正);
辅助工具:钢卷尺、卡尺需与控制网基准尺比对,确保尺寸统一,避免因测量工具误差导致偏差。
三、设备与材料筹备:适配、验收、存储,保障施工连续性
设备和材料是施工的核心资源,需提前筹备到位,避免 “等料、等设备”:
吊装设备选型与布置(核心是 “安全适配”)
选型依据:根据构件重量、吊装高度、吊装半径核算吊车吨位和臂长(如钢柱重量 10t、吊装高度 20m,需选用 50t 以上汽车吊),超长、超重构件(如跨度≥30m 钢梁)需制定专项吊装方案,选用履带吊或两台吊车抬吊;
设备验收:吊车进场前检查合格证、年检报告,支腿、钢丝绳、吊钩等关键部件无损伤,试吊合格后方可使用;
布置要求:吊车支设位置需平整硬化,支腿下方铺垫钢板(面积≥1.5m×1.5m),避免支腿下陷;多台吊车作业时,间距≥10m,避免相互干扰。
施工机械与工具筹备
必备机械:电焊机(匹配钢材牌号,如 Q355 钢用 CO₂气体保护焊)、高强螺栓扳手(扭矩扳手需校准,精度 ±5%)、翼缘矫正机、除锈设备(现场补涂用)、千斤顶(构件校正用);
安全工具:安全帽、安全带、防滑鞋、焊接防护镜、灭火器、急救箱,高空作业需准备脚手架、操作平台(或吊篮),且验收合格。
材料进场验收与存储
构件验收:
资料核对:钢构件进场需提供合格证、焊缝探伤报告(UT/RT)、涂装检测报告,核对构件编号、规格与深化图纸一致;
外观与尺寸:检查构件无变形、裂纹、锈蚀,螺栓孔间距误差≤±1mm,截面尺寸误差≤±3mm,不合格构件严禁进场;
连接材料验收:高强螺栓(型号、等级符合设计,如 10.9 级 M24)、焊条(E43/E50 系列)需提供合格证书,螺栓存放于干燥通风处(避免锈蚀),焊条需烘干(E43 焊条 150℃保温 2 小时);
防腐防火材料:油漆、防火涂料需提供检测报告,存储时密封防潮,远离火源。
四、安全筹备:提前设防,避免安全事故
钢结构施工高空作业多、吊装作业多,安全筹备需 “全方位、无死角”:
临时设施安全
临时用电:采用 “三级配电、两级保护”,电线架空铺设(高度≥2.5m),严禁拖地或穿越积水区;配电箱防雨防尘,接地电阻≤4Ω,焊接设备、吊车等金属设备需接地;
临时支撑:提前加工临时支撑(如钢柱临时缆风绳、钢梁临时支架),材质与构件一致,强度满足受力要求(核算风荷载、构件自重);
消防设施:施工现场按每 100m² 配备 2 具灭火器,焊接区、油漆存储区增设灭火器,设置消防水源(扬程满足较高作业面)。
高空作业安全
操作平台:搭设脚手架(立杆间距≤1.5m,横杆间距≤1.2m)或安装吊篮(验收合格),平台铺满脚手板,设置防护栏杆(高度≥1.2m)和挡脚板;
防护用品:施工人员必须系安全带(高挂低用)、戴安全帽,高空作业禁止抛掷工具(用工具袋存放)。
吊装安全预案
专项方案:编制吊装专项施工方案(重大构件需专家论证),明确吊点、吊装顺序、警戒范围;
人员配置:吊装指挥人员需持证上岗,信号统一(如手势、对讲机),避免误操作;
应急准备:制定吊装事故应急预案(如构件坠落、吊车倾倒),配备救援设备(如起重机、急救箱),组织人员演练。
五、协同衔接:避免专业冲突,保障施工顺畅
钢结构施工需与土建、机电、围护结构等专业协同,提前衔接避免后期返工:
与土建专业衔接
基础交接:土建基础完工后,办理交接手续,复核基础轴线、标高、地脚螺栓位置(误差符合 GB 50205-2020 标准),基础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% 以上方可进行钢柱安装;
二次灌浆:提前准备细石混凝土(强度比基础高一个等级),明确二次灌浆时间(钢柱校正后 24 小时内),安排专人负责浇筑和养护。
与机电专业衔接
预留孔洞:核对钢结构构件上的设备安装孔、管线穿孔位置(如电缆孔、管道孔),确保与机电图纸一致,避免后期打孔破坏构件;
管线布置:提前规划机电管线(如电缆桥架、给排水管道)与钢结构的避让关系,避免管线与构件冲突。
与围护结构专业衔接
檩条间距:确认檩条(C 型钢、Z 型钢)安装间距、标高,与屋面、墙面彩钢板的安装要求匹配;
洞口加固:明确门窗洞口、设备洞口的钢结构加固方案,提前预留加固节点,避免围护结构安装时无法固定。